茉莉花茶 > 茉莉花茶百科 > 茉莉花茶文化 >

福州茉莉花茶 茶香飘九洲

老侯手机微信:13859366756 服务号:zhengshancha

“环佩青衣,盈盈素屬,临风无限清幽。出尘标格,和月最温柔”这是宋代福建籍最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首《满庭芳·茉莉花》句。清朝《幽梦续影》也曾把茉莉比作"解事维鬟读来顿觉精妙无比。茉莉就是这样,它不像牡丹,烈焰红唇,要演尽人间的波澜壮阔;也不像兰花,清雅高洁,是心比天高的冷美人;茉莉似解语花,如可爱鲜甜的小少女,毫无征兆地香,那么多那麼密的花苞,又小又白,拥拥簇簇,好不热闹,直要把一山、一坡,一屋、一室都染得春光旖旎、活色生香。

相传,茉莉于西汉时从亚洲西南的大食和印度传入中国,迄今2000余年历史。历史学家曾意丹曾提出茉莉第一站是福州的说法:福州在西汉称“东治港” ,是当时进贡道路上的一个点,东南亚一带小国家的贡品就是从“东治港”上岸的,茉莉花或许作为贡品之一被带往福州。无论如何,福州栽培茉莉花具有1700多年的背景,使福州有了“茉莉之乡”的美誉。

又传说,福州茉莉与临水夫人陈靖姑有关。陈靖姑乃五代后唐福州古田人, 24岁那年怀胎三月,适逢大旱,难及生灵,遂脱胎祈雨而亡。从此,她被敬为帮助妇女顺产、保护幼童的守护神“临水夫人”。后来福州发生大规模瘟疫,临水夫人带来清香洁白的茉莉花,教导人们制作茉莉花茶以祛除瘟疫、解除病痛,同时茉莉又是临水夫人常用来救产护婴、解除胎毒的草药之一。于是福州的茉莉花,就一直带着"神性”流传至今。

宋时人们认为荣莉洁白无瑕、淡雅幽香,与士大夫淡泊名利的名士风范相似,故有"国色牡丹无香,天香茉莉无色"之说。那时茉莉已经开遍中华大地,不论是东南福州、泉州,还是岭南广州,或是京城扁舟,皆能闻到茉莉天香,尤其在京畿重地汴梁一带,茉莉成为皇家的瑞草,是宫廷妃子们装饰的首选花卉,花蕾戴于颈项、路于发醫,芳气盈身,人随花香,花因人贵。

宋代宫廷贵族时兴以龙脑或花果加入茶中调香,以益身心,于是史料记载便出现将茉莉鲜花与茶叶进行拌和富制的工艺。利用茉莉花吐香能力和茶叶强吸附能力的相互作用,如同《天龙八部》中的北复神功一般,互相吸纳“内力”,原来两不相识的茉莉花与茶,最后变为元代才女管道升《我依词》中的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了。怪不得茉莉花茶能成为“中国十大茶叶”之一,销往海外更是化身为"来自中国春天的味道”。

且不论茉莉花的神话故事是否真切,从历代医书记载看,茉莉确实有药用价值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茉莉“辛、热,无毒",一般有理气、开郁、和中、辟秽等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还记载茉莉花可熏茶。”历史上的花茶,到了明代已品种繁多,而茉莉花茶是为大宗。明代顾元庆的《茶谱》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音制花茶的香花品种和方法:"茉莉、玫瑰、蕾液、兰麗、桔花、栀子、木香、梅花,皆可作茶。"到如今,说起“花茶",似乎特指茉莉花茶",这多少是上到宫廷文人,下到平民百姓的自然选择。

对于茉莉花茶如何传入北京成为日常饮品,并无清晰的历史痕迹。茉莉花茶在宋朝属于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,明末开始请原谅商品化,规模化生产则是从清朝开始。清朝的北京为“世界中心”开启了一个时代,各地佳品入京城,自然少不了茉莉花茶。

福建是茶的故乡,历史悠久,名茶荟萃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,清晚期的茶叶海外贸易从广州十三行独承,发展到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等多口通商口岸共同承担。福州通江达海,造就了以福州为中心的新的茶叶贸易中心港埠。

这一时期,福州茉莉花茶为福州产的最大宗茶叶名产,一推上泛船浦的贸易市场,即刻风靡世界。北上京城后,迅速成为清朝王宫贵族最喜爱的茶品。清皇室深知茶有延年益寿之功,花有暖胃悟性之故,尤其酷爱茉莉花茶。威丰年间,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大规模商品化生产,京城周边老百姓跟风,这种习惯也就流传下来。

茉莉花茶价格亲民及其市井气息,令人倍感亲切,成为了“京味儿”的代言,它钻进许多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,是他们一辈子都戒不掉的瘾。梁实秋回忆过"小叶茉莉双票"喝惯西湖龙井的他,仍抵挡不住这“香片”的诱惑。冰心则称茉莉花茶是她的创作源泉,老舍每到她家做客,进门就大声问-“客人来了,我的茉莉花茶泡好了没有? "老舍还说过:“有一杯好茶,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"。

回忆起故乡家中的那一杯朴实、解渴、香气扑鼻的茉莉花茶,与老北京、老福州街头移动茶摊殊途同归,不仅能消暑解渴,还能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虽说如今街头老茶摊早已消失,我们通过网络获得了更为便捷的社交方式,不再花时间在“相遇”本身。但是,茉莉花茶的魅力却依然故我,那生命的鲜活与朴素,在唇齿间翻腾跳跃,似乎悄悄地对我们道出了人生的本色绿茶清苦,能饱吸茉莉花的芬芳;沏好的莱利花茶香气氤氢,能给人清新扑面的感觉。其实,最好的茉莉花茶是不计成本的,用上等的龙井做茶胚,配上最美最香的茉莉花,"淡而远”、“香而清",“天下第一香"名副其实。况且,高端的茉莉花茶须多次窖制,最多时可达七次;警制次数越多,茉莉花香越浓,越耐冲泡。

近代有茶专家担心"茉莉辛热,不可恒用"。而花茶所用茶还(绿茶)大多性寒,又推测出茉莉花茶也性寒,使得不少肠胃敏感之人对茉莉花茶敬而远之。殊不知,其窖制过程远不止“花吐香、茶吸香”这么简单。在反复熏花的再加工过程中,绿茶坯还的寒性、刺激性逐步降低,渐转温和,茶性愈发稳定。因此好的茉莉花茶常温存放,无需冷藏。

前不久,笔者到最负盛名的茉莉花茶企业春伦集团参观,据大师介绍,茉利花茶窨制既要抢季节时辰,又要一丝不苟地操作。可见,茉莉花茶制茶过程是一套工艺极为精细、纷繁反复的茶式,是一场花香与茶还内质同归于尽、又置死地而后生的涅槃典礼,最终使茉莉花茶既有了茶的馨韵,又有了花的馥郁,素洁清新、自然天成、香飘四溢。

“伺花一筛花一窨制一通花一起花一高温烘干(复火)一退火七日再窗",严格恪守这套工艺程序做出的茉莉花茶,必然耗费时日。七度警制大约需要七周时间,其意义不在于"叠加”了七层茉莉花香,而在于七次反复操作的过程中,保留茶与花最为精华的部分,于花香茶韵间做出了最理想的权衡。当茉莉花茶制成后,我们看到只剩茶叶而没有花蕊存在,茉莉花把香气都奉献给了茶叶,自身枯萎成干花退场,体现的自我牺牲品格无比高尚。

经过这番"炼香”仪式,茉莉花茶初开汤时花香不显,甚至有些茶、花难辨。当醇和圆润的茶汤滑过喉咙后,幽雅的茉莉花香开始萦绕于口鼻之间,与清甜的茶汤融为体,时时感觉到那枝叶轻盈,气味甜美,稍有一丝风来,便是曼妙柔软、香远益清的妙处。诚如福建另一位先贤宋朝名相李纲咏茉莉花诗所言:“清香夜久偏闻处,寂寞书生对一灯。”

所以,我们要制成精雕细琢的茉莉花茶,就得在时间上有所妥协。经受住那七七四十九日高温“炼香"的层层考验,其生命力才愈发顽强。这好比一个人,初入世时,未经磨砺,只能是个愣头青。面目不见得可憎,但相处起来浅薄而无内涵。能改变一个人的,往往是时间与历练。在磨砺中,渐渐褪去了青涩,將自己舒展开来,于是,便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味道。

“浸沉水,多情化作,杯底暗香流" (柳永词句)。

一杯茉莉花茶的沉淀与底蕴,与其生长、领悟其前世今生同样重要。越是馨香、越是沉淀,越能浸透进去岁月的分量和花香的底確。等到冲泡时,又一样放开来。结果,所品的已不仅仅是茉莉花茶,更有了一种珍重和家国情怀在其间。
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859366756(长按复制加微信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茉莉花茶 > 茉莉花茶百科 > 茉莉花茶文化 >
电话:13859366756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