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船浦内“看”茶史
“走马仓前观走马,泛船浦内看番船。”这句谚语说的是当时福州百舸争流的泛船浦。泛船浦。又名番船浦,明弘治年间(公元1498年),督舶太监将中洲无偿割让给外国人开辟新港,以便番船停泊。而得名“番船浦”。清道光二十四年(公元1884年)五口通商时福州开埠,因为世界六大茶类中,茉莉花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白茶都发源于闽江流域,作为扼闽江入海口的福州,成为世界最好的茶叶港口。如今,泛船浦已不复当日百舸争流之盛况,我们只能从保存至今的“江南第一堂”——泛船浦天主堂,来瞻仰这曾经茶香四溢、繁荣似锦的码头了。
这一天,天空透着湛蓝色的光,远远望去,哥特式的教堂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,依旧整修的建筑给人以穿梭时空的感觉。清时各国人聚集一堂的画面仿佛在眼前交叠。据史料记载,泛船浦教堂始建于1868年,当时闽海关设于番船浦后,新开张的洋行大多跟着选址番船浦,连原来散布在闽江两岸的老洋行也渐次把行屋迁移到此地,番船浦一带就形成了一个繁华的新街区。故福建教区主教李宏治便在此建立这座教堂。
推门进入教堂,齐整的椅子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。阳光透过花窗玻璃,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,高耸的拱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,拱顶上开放的窗户时有鸟儿自由来去,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。这里,仿若一处心灵的天国,跟外面的花花世界隔绝开来,让每个踏入教堂的人经历一场灵魂的洗礼。
站在教堂外的一隅,看着教堂周围林立的现代建筑,想象着这里曾经人来人往的码头,当时,美丽的茉莉花茶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。由于福州泛船浦码头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地位日渐强大,从1844年英国首次在福州设领事馆始,在福州仓山这个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,先后有17个国家设驻领事馆,各类茶叶特别是福州茉莉花茶也从福州这个美丽的茶都走向世界,畅销欧、美和南洋。到上世纪30年代,福州茉莉花茶生产年加工总量达7500吨,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种。
帝封江赏“茉莉花”
一路颠簸,我们来到位于帝封江湿地的茉莉花海洋——闽榕千亩茉莉花基地。此处地理位置独特,气候温暖湿润,为众多湿地鸟类的栖息地。下车的瞬间,一阵不知方向的风带着幽幽花香迎面而来,放眼望去,水蓝的天轻轻地倒映在江面上,天水一色,江中错落有致的茉莉花海洋仿佛空中仙境。
闽榕茶叶副总纽里严锦华带我们踏入了茉莉花基地。摄影家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抓拍风景。烈日下,茉莉花盛开得特别耀眼,“这种已经盛开的茉莉花与刚长出的青蕾我们是不采的。茉莉花的采摘标注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,经过半天的养护,它们会在夜晚开放吐香。”严总向我们介绍起了茉莉花的采摘标准,说着他轻轻拈下了几颗乳白的花骨朵放在我们手上。
不远处,几名采花工正紧锣密鼓地采摘着茉莉花,尽管她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,但三伏天的太阳依然把她们晒得黝黑。一名采花工完成了一轮采摘,背着装满花骨朵的网袋从花丛中走了出来,看到我们,她擦拭了下脸上的汗珠。微笑道:“茉莉花都是盛夏开放,而其中最好的又是在最热的大署盛开,所以晒啊。”说完她便往仓库走去,在那里,她要对采摘的花骨朵进行一轮挑选。看着她远去背影,在场的人都不禁感慨茉莉花茶的来之不易。
由于荣莉花种在帝封江内各处高于水面的湿地,故江边停泊着几只用以登茉莉花“岛”的小舟,在闽榕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我们登上了一叶扁舟。船是用最古老的木筏撑着。湿地的自由延展与相交造就了许多曲径通幽的水路,明暗相交的绿荫、清新淡雅的茉莉花香、不远处戏水打闹的野鸭、鸥鹭,是否误入桃源深处?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……
不觉间已至黄昏,远处的天边竟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火烧云,那紫红色的彩霞与远处的路灯相映成辉,或许神仙天黑的时候也会迷路,故点亮了美丽的彩霞照明。借着彩霞最后一缕光,我们向闽榕茶厂进发,参观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。
据严总介绍,白天采摘的茉莉花需要养护,让其开至80%以上才能进行窖花,一般上午10点后采摘的花,要到深夜才能养护到位。在茶厂的工作间,数堆茉莉花与绿茶相间铺于光滑的水泥地板上,制茶师时不时对鲜花进行堆头与薄摊。我抓起一把茉莉花放在手心,发现上午的花骨朵已绽放开来,工作间里的花香已浓郁得有点晕人。对于地上那些堆着的各式绿茶,制茶的师傅见我们有兴趣,便一一介绍起来。原来这些都是按不同标准采摘的烘青绿茶。有单芽、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等,由于烘青绿茶的细胞密度相对小,吸香能力强,故茉莉花茶的原料一般都选择烘青绿茶。
在茶厂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,至晚上10点,上午采摘的茉莉花终于开至80%~90%。制茶师把这些花收堆进行初械筛茶,剔除青蕾、花蒂,通过机械振动又能促进鲜花开放整齐,便于窖制。筛完的花被堆在茶的四周(茉莉花的窖制便是茉莉花与茶的拼和),制茶师将花抖撒至茶上,又将茶与花混合抖撒至茶、花均匀分布,再把茶、花的混合堆整齐平铺,再在面上过一层绿茶,制茶师称这道工序为过面,将茶、花闷在里面,促进茶叶吸香。茉莉花拼和按照标准配花量、堆温、堆厚度、时间来具体掌握。堆厚度在25-35cm。
看到制茶师在铺好的窖制堆面上细心地抖撒一点玉兰花,我不禁有点好奇,制茶师说:“这些玉兰花的作用,就像做菜的味精,用来提味,起不了大作用,但不加又好像少了点什么。”我释然。拈起一朵细闻,试图感受它对成茶的影响。
接下来便是长达10个小时左右的窖制了。等花胚胎吸收水分与香气到达—定状态时。便要起花。这就是所谓的茶花分离。而这中间有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便是通花,在窨制的整个过程,制茶师要守在一旁观测堆温,当温度达45-48℃时,便要把茶堆拨开摊凉,目的是散热降温、通风给氧,促进鲜花恢复生机。继续吐香。当温度达到比室温高1~3℃时,即可收堆复窖。
由于通花时间要到半夜2-3点,时间略迟。故我们决定暂时结束茉莉花茶摄影之旅。坐上回程的车,暑天深夜的风乃带着一丝炎热,大伙的衣服也都“窖”不少茉莉花,车内余香盎然。难忘的一天,仿佛一首歌:记忆是阵阵花香,一起走过永远不能忘……
老侯手机和微信:13859366756(长按复制加微信)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